今天是在新华日报实习的第二天,继续研究报纸,之后会带我出采访的
因为不是新闻学专业,我感觉很害怕,哪怕学校再好又如何呢?没有一技之长就没有用,我想趁这个暑假多多学习技术,而不是之前那样小打小闹的非专业实习,但是也明白因为实习期不长也学不到啥,秋招估计没有优势。
还是方向不明确的原因吧,从研二起发展了两个学期,也没啥过硬技能,刚开始是去政府,大小政府都去了,然后私企,因为导师催论文、要学习新技能又放弃,之后是政府下属小部门,在这些地方学不到什么的,教学技能倒是有点,但也是小打小闹,现在才正儿八经学些文字技能,没关系,慢慢来吧
想到现在虽然没啥本事,但呆的地方还蛮多,政府、国企、大小私企、985、双非、大专,外企没去过,看以后有没有机会呢,去看看,应该不会呆的,我总是喜欢新体验。
妈妈说不用管人际,我想也是,之前一直在这块弄,好处没有技术也没有,多做事就完了,其实来到这里对人际还是迷茫的,不如学技术,不过文字也不算什么技术hh
未来的我该干什么工作?有两个地方。一,“慈济”志工;二,“弥陀村”执事。先说慈济的志工。我找到的资料。他们的培训,多是接触关怀社会的课题。扶贫,教育或是哪有灾难就去帮忙之类。有很多相关案例的分享会,讲座等都是围绕这些。一致的团队精神,进行所有活动。看到许多涉及“人生鸡汤”的,我就嗯。。。我个人偏在修持。脑子能闪过的章句都是经论。而讲人生鸡汤,我不行。额,也不是说,人生鸡汤就是不好的。只是它过于把修行过程简化,很少会谈到“苦因”。经律论三藏经教,经即佛经,律,是佛陀传下来戒律的。论即祖师大德留下的修行心得。随着经教走,各种『名相』要学好。比如说,苹果就是苹果。不能说它是西瓜。义理不能含糊,乱说一通。比如,讲忍辱。我知道我过去修持的忍辱。是着在四相上的忍辱。是有相的忍辱。所以我忍得很累。而无相的忍辱,不是由思想中得来。离言语的。没法讲。只能自己体会。实证。自己烦恼的,及所修持的。要有对经教的认识,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。而慈济,主要是关怀社会。他们无需把整套经教,完完整整搬进他们的培训中。我也没查到他们有方面的讨论。
一切的修持,一心在解脱生死上“发力”的。这样对比的话,弥陀村比较适合我。在弥陀村,行住坐卧,要能照顾好自己。规定里不能带电器。手机也要放下。呆那里修持1周,或几个月的。随团体活动,都是在修持上的。那是个专心修持的地方。但是,我不是申请入住弥陀村的。是去那里干活的。